
【113-2學期|戶外教育課程成果系列 #05】
《環境史與社會實踐》
授課教師|蔡思薇 老師
——————————————–
走進歷史與河流,探索能源、林業與社區的過去與未來。
當我們談論環境議題時,很少有人會從「歷史」的角度切入。
這門課從環境史的視角出發,結合戶外走讀與議題導向學習,帶領學生理解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長期互動的脈絡,並認識能源與產業發展背後的社會變遷與環境代價。
學生透過課堂閱讀、開放討論與戶外學習,學習如何以歷史學方法分析當前環境問題,也發展出更具批判力與深度的思考架構。
課程亮點回顧
議題導向的閱讀與討論:
從臺灣土地利用、林業伐木、動物保育,到水力發電與濁水溪流域環境史,學生討論的議題涵蓋資源開採、能源轉型與在地永續,從課堂走入真實社會脈絡。
專題演講|卓蘭發電廠-洪文龍廠長
講題|《日月潭發電的歷史與挑戰》
邀請實務專家分享濁水溪水力系統與大觀發電廠的歷史發展,深入解析能源設施如何形塑聚落與地景,並帶出當今能源轉型下的挑戰與反思。
戶外走讀|大觀發電廠與車埕社區場域學習
實地走訪濁水溪上游水力系統,由發電廠資深技師蕭小姐導覽,學生親身觀察「電力救火隊」的調度機制,並進一步認識車埕社區在戰後木業發展、禁伐政策與觀光轉型下的地景變遷。這場戶外走讀活動強化了學生與環境、人文與產業之間的直接連結。
反思學習單與紀錄任務
課程設計觀察紀錄任務與學習單,鼓勵學生拍攝現場照片、書寫實地觀察與反思,進一步分析日月潭水力計畫與車埕轉型對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從歷史走進當代,從教室走進場域
這門課讓學生理解:環境問題從來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長期人地互動的結果。透過歷史知識引導與戶外教育實踐,學生不僅以更全面的視角重新認識能源與環境,也培養出參與公共討論、關注地方議題的公民素養。
#戶外教育#USR計畫#環境史#大觀發電廠#濁水溪#能源議題
#歷史視角#戶外走讀#車埕社區#探索學習#WalkTallplus #USR計畫




